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少在中华民族记忆里留下璀璨足迹的民族工艺,现已随时代的发展消失殆尽,为响应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8月1日,澳门最新网站游戏宣传部彩云之南非遗调研团队来到云南大理,开展了为期八天的非遗调研实践活动。
深入喜洲展开非物质文化现状调研
喜洲是大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诏与河蛮并存时就已是白族聚居之地。为了了解非物质文化现状,彩云之南非遗调研团于8月4日来到喜洲展开现状调研。
队友们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团队讨论并走访,对白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扎染、木雕、刺绣及绕三灵等有了充分认识。为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队友们对当地的游客和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喜洲古镇,被调查者一致认为此地文化氛围浓厚,建筑富有特色,当地政府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重视旅游业。但又有多数自由旅行者认为当地交通有所不便,以期改进。
调查活动结束之后,团队成员讨论活动意义中总结:对于文化传承者和文化接收者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播的途径中仍有缺失消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受众者——公民而绝非百姓,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的角色,二者之间桥梁不明,是每一个文化研究者所要探寻和解决的问题。
走进扎染,感受非物质文化工艺的魅力
团队来到了云南大理白族扎染博物馆,组织了此次参观体验扎染工艺的社会实践活动。早在一个月前,成员们便已搜集好扎染工艺的相关资料,做好了充分准备。带领团队的老手艺人耐心地向队员们讲述扎染的具体过程。“为了让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下去,作为老一辈的工艺者们有些义不容辞的责任,”老手艺人娓娓道来。之后,团队在老手艺人的带领下体验了扎染工艺,在体验过程中切实感受了扎染工艺的魅力。四余人围坐在木桌前,老手艺人手把手带领队员们扎花、缝制,再进行多层次的浸染,经过晾晒,呈现出来的是明暗交错、层次分明、多种花样的扎染艺术品。
在此过程中,团队能够领略到、直接感受到的是老一辈的匠心对于扎染工艺的重视与传承,是祖祖辈辈不忘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更是当代青年增强文化自信的源泉与动力。
体验非物质文化,走进云南火把节
8月6日,彩云之南非遗调研团来到大理州三月街——二零一八年大理火把节将在这里举行。大理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云南西部最为古老而繁荣的贸易集市,也是大理州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民间文艺体育大交流的盛大节日。为响应国家保护非遗文化的号召,感受云南火把节文化魅力,澳门最新网站游戏宣传部团队来到这里参加一年一度的白族火把节。
“我们这个火把节也叫星回节,到了晚上火把燃起,好看的很,”一位正在竖立火把的白族大叔介绍道,“你们现在往上走,上面长街宴已经开始了,很多我们大理特色食物,等七点左右大家就开始点燃火把了,还有表演节目,热闹。”天色渐暗,火把陆续点燃,位于中心的巨大火把也腾地烧起,人们围绕着火把载歌载舞,祈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也有人拿着燃过的炭抹在人的脸颊上,寓意祝福与吉祥。
在炙热火焰的包围中,团队成员感受到了白族文化的热烈与温暖,火把的点燃与传递象征生命的生生不息,传统文化的绵延不绝;感受到了古文化的精神与传承。“现在还会扎火把的人基本年龄都比较大了,来这里参加火把节的人还有好多以为是彝族火把节。”一位白族大娘望着中心的大火把,目光有些骄傲,又有些失落,“我们这个火把节,是祖宗传下来的,但是现在真正了解这个节日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队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队员们表示:
对于这些古老的民族文化,要如何更加安全有效地保护与传承,应该是每一个当代青年应该思考的问题。
(文/钟晨韵饶珊宁吕航 图/易川力 匡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