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务工作 > 学习资料 > 正文 >

学习资料2018第三期

时间: 2018-04-25 点击次数:


 

 

●重要讲话

习近平: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 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重要会议

彭清华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上强调: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重要通知

关于在全省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通知

●重要文件

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  四川省审计厅关于印送《四川省省属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重点风险提示清单》的通知

●学习参考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为根本遵循 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四川日报社论)

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重大举措(四川日报评论)

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

——一论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丰富内涵

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要求

——二论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丰富内涵

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第一要务

——三论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丰富内涵

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根本动力

    ——四论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丰富内涵

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开放格局

    ——五论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丰富内涵

新时代治蜀兴川的重中之重

    ——六论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丰富内涵

 






 

 

 



 

 

 



●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

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  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李克强主持 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

 

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4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维护网络安全,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网信领域军民融合,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王沪宁作总结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统筹协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信息化和网络安全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充分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加强党对网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决策和对网信工作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而且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

习近平指出,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网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要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调动网民积极性,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治理。

习近平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积极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要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责任,行业、企业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承担主体防护责任,主管部门履行好监管责任。要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切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持续形成高压态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要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习近平指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要抓产业体系建设,在技术、产业、政策上共同发力。要遵循技术发展规律,做好体系化技术布局,优中选优、重点突破。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金融、财税、国际贸易、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优化市场环境,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要培育公平的市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要打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力争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

习近平强调,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信息化发展,整体带动和提升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要坚定不移支持网信企业做大做强,加强规范引导,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企业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更好承担起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指出,网信军民融合是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和前沿领域,也是军民融合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要抓住当前信息技术变革和新军事变革的历史机遇,深刻理解生产力和战斗力、市场和战场的内在关系,把握网信军民融合的工作机理和规律,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格局。

习近平强调,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种主体作用。既要推动联合国框架内的网络治理,也要更好发挥各类非国家行为体的积极作用。要以一带一路建设等为契机,加强同沿线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建设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网信工作,将其纳入重点工作计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要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优势,发挥好企业、科研院校、智库等作用,汇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推动网信工作。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要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要研究制定网信领域人才发展整体规划,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大力度建好队伍、全面从严管好队伍,选好配好各级网信领导干部,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队伍保障。

李克强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系统阐释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科学回答了事关网信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把握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思考、联系实际、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王沪宁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站在人类历史发展和党和国家全局高度,科学分析了信息化变革趋势和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系统阐述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深刻回答了事关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网信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到位。

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北京市、上海市、湖北省、广东省、贵州省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出席会议。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委员,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有关国有大型企业、军队有关单位,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来源:《人民日报》20180422 01版)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李克强栗战书出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417日下午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正确把握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牢靠安全保障。

李克强、栗战书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4年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初步构建了国家安全体系主体框架,形成了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完善了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建立了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国家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牢牢掌握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全局性主动。

习近平指出,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要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着力防范各类风险挑战内外联动、累积叠加,不断提高国家安全能力。

习近平强调,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国家利益至上是国家安全的准则,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坚持立足于防,又有效处置风险;坚持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塑造是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的维护,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科学统筹,始终把国家安全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来把握,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合力。

习近平指出,国家安全工作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一手抓当前、一手谋长远,切实做好维护政治安全、健全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政策、强化国家安全能力建设、防控重大风险、加强法治保障、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等方面工作。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实施更为有力的统领和协调。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要发挥好统筹国家安全事务的作用,抓好国家安全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完善国家安全工作机制,着力在提高把握全局、谋划发展的战略能力上下功夫,不断增强驾驭风险、迎接挑战的本领。要加强国家安全系统党的建设,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教育引导国家安全部门和各级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建设一支忠诚可靠的国家安全队伍。

会议审议通过了《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规定》,明确了各级党委(党组)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责任,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加强对履行国家安全职责的督促检查,确保党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常务委员、委员出席,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来源:《人民日报》20180418 01版)


●重要会议

彭清华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上强调

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412日至14日,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读书班在成都举行。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开班式上作主题报告,并在结业式上作总结讲话。他强调,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挑战,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全省来一场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理清思路、完善举措,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主持开班式和结业式。省政协主席柯尊平、省委副书记邓小刚出席。

彭清华在主题报告中强调,要深入学习、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的丰富内涵,以此作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根本遵循。他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纲领、旗帜和灵魂,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方方面面、各个领域,是由不同篇章组成的一个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四川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治蜀兴川最明确、全面、精准的定位,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改革发展量身定做的“定盘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川篇”,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总体要求、第一要务、根本动力、开放格局、重中之重、价值取向、生态重任、法治保障、政治保证。这“十个指明”都是关乎四川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为治蜀兴川标注了时代方位、提出了总体要求、作出了战略谋划、指明了方向路径、描绘了美好蓝图,形成了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和科学体系,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和明确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来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宏大理论体系,根植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四川的生动实践,聚焦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时代课题,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四川“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指导治蜀兴川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联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定用以统领四川各项工作。

彭清华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既是做好四川工作的根本指针,也为我们提出了实践课题。总书记出了题,我们就要答好卷。要深化省情认识,深入研究思考事关治蜀兴川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一是如何把握新时代四川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四川的阶段性区域性特征,深入分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表现,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研究、系统谋划,从大处着眼、从实处着手,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特别是要处理好支持成都率先发展和注重区域均衡发展的关系,既毫不动摇支持成都做大做优做强,又按照差异化发展要求,打造几个各具特色的城市群、培育几个具有一定带动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形成“一干多支”发展格局。二是如何推进四川高质量发展。着重围绕推进转型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围绕推进创新发展转换发展动能,围绕推进跨越发展提升质量规模。三是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问题导向,抓好改革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努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更大突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盆地意识”,以全域思维和全局视野,研究谋划新形势下四川全面开发开放的问题,努力走出一条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路子。四是如何抓好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着重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任务和工作措施,做好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篇文章,着力破解“三农”难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是如何打好“三大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坚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摘帽,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以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各项工作;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六是如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统筹抓好党的各方面建设,积极培育健康政治文化,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反“四风”转作风,严格落实“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促进我省政治生态的持续改善。

彭清华在结业讲话中对全省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作出部署,对扎实抓好当前各方面工作提出要求。他指出,全省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要求,充分认识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周密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这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要坚持两不误、两促进,把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与做好日常工作统筹起来,以学习讨论调研的成果推进工作开展,以改革发展的成绩检验活动成效。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抓好稳定经济增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合作、精准脱贫攻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灾区重建和发展振兴、全面从严治党等工作,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彭清华代表省委对各位学员提出五点要求。他强调,参加这次读书班的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是治蜀兴川的中坚力量,必须对党忠诚、维护核心,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必须勇于担当、务实苦干,保持奋发有为精神状态;必须解放思想、增强本领,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必须崇尚法治、严守底线,自觉做到两袖清风;必须端正品行、修身立德,营造团结共事良好氛围,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更大贡献。

读书班期间,尹力、邓小刚、王雁飞、范锐平、王宁、曲木史哈、甘霖分别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政治建设为统揽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推进全面改革开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好脱贫攻坚战、抓好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谈了认识体会,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下步工作建议和打算。读书班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了热烈讨论。

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各市州党委政府、省直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省属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国有大型骨干企业、中央在川单位负责人等参加读书班。

(来源:《四川日报》20180415 01版)

 


●重要通知

省委办公厅发出通知,从即日起至9月底

全省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

 

大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重点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治蜀兴川历史方位、总体要求、第一要务、根本动力、开放格局、重中之重、价值取向、生态重任、法治保障、政治保证等重要论述。

大讨论:紧密结合实际,就如何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盆地意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重点问题开展研讨,理清发展思路,提出针对性强、务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大调研:讲究方式方法,重在提高调研实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从严从实、作风深入,让调研成果真正体现实际、反映实情,为科学决策服务。

 

省委决定,从即日起至9月底,在全省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近日,省委办公厅发出《关于在全省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通知》,对相关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通知》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省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是当前全省管总的、紧迫的政治任务。抓好这项工作,对于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的理解把握,切实提高理论素养;对于坚持问题导向,在总结成功经验基础上查找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省情认识,把握四川发展阶段性特征,丰富完善治蜀兴川战略决策和措施办法;对于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以“三严三实”要求推动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落实,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通知》指出,在大学习中,主要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重点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治蜀兴川历史方位、总体要求、第一要务、根本动力、开放格局、重中之重、价值取向、生态重任、法治保障、政治保证等重要论述。在大讨论中,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紧密结合实际,就如何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盆地意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重点问题开展研讨,理清发展思路,提出针对性强、务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在大调研中,要讲究方式方法,重在提高调研实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从严从实、作风深入,让调研成果真正体现实际、反映实情,为科学决策服务。

按照《通知》安排,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对“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后,从415日至9月底,活动将在全省展开。省级层面的大调研集中安排在6月上旬以前进行,由省委常委、省政协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省长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参加,每人负责承担一个重点课题。市(州)、县(市、区)要根据省委精神,结合各自实际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大调研。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把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周密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要坚持实事求是,紧密联系实际进行大学习、大讨论,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开展大调研,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和执行全过程,深入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实事求是反映情况,加强综合研究形成正确结论。要严明工作纪律,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中作表率。要做到两不误两促进,把开展活动和做好日常工作统筹起来,以学习讨论调研的成果推动工作开展,以改革发展的成绩检验活动实效。

(来源:《四川日报》20180416 01版)


●重要文件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

教师〔2018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编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编办:

现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央编办

2018211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182022年)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为深入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的决策部署,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建强做优教师教育,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教育现代化对教师队伍的新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二、目标任务

经过5年左右努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类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师德教育显著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的内容方式不断优化,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和人才支撑。

——落实师德教育新要求,增强师德教育实效性。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作为教师师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加强师德养成教育,用“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统领教师成长发展,细化落实到教师教育课程,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提升培养规格层次,夯实国民教育保障基础。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水平。根据各地实际,为义务教育学校培养更多接受过高质量教师教育的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为普通高中培养更多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为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大幅增加培养具有精湛实践技能的“双师型”专业课教师,为幼儿园培养一大批关爱幼儿、擅长保教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教师,教师培养规格层次满足保障国民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改善教师资源供给,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乡村学校教师培养,重点为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提供师资保障。支持中西部地区提升师范专业办学能力。推进本土化培养,面向师资补充困难地区逐步扩大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规模,为乡村学校培养 “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合格教师。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成长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高质量开展乡村教师全员培训,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

——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培养未来卓越教师。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师范生生源质量显著提高,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注重协同育人,注重教学基本功训练和实践教学,注重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注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教育新形态基本形成。师范生与在职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发挥师范院校主体作用,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教师教育布局结构,基本形成以国家教师教育基地为引领、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三、主要措施

(一)师德养成教育全面推进行动。研制出台在教师培养培训中加强师德教育的文件和师德修养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作为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培训课程的必修模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师全面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制订教师法治培训大纲,开展法治教育,提升教师法治素养和依法执教能力。在师范生和在职教师中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重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通过经典诵读、开设专门课程、组织专题培训等形式,汲取文化精髓,传承中华师道。将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校长请进课堂,采取组织公益支教、志愿服务等方式,着力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借助新闻媒体平台,组织开展师范生“师德第一课”系列活动。每年利用教师节后一周时间开展“师德活动周”活动。发掘师德先进典型,弘扬当代教师风采,大力宣传阳光美丽、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新时代优秀教师形象。

(二)教师培养层次提升行动。引导支持办好师范类本科专业,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本科层次教师培养力度。按照有关程序办法,增加一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引导鼓励有关高校扩大教育硕士招生规模, 对教师教育院校研究生推免指标予以统筹支持。支持探索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培养模式。适当增加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引导鼓励有关高校扩大教育博士招生规模,面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校长,完善教育博士选拔培养方案。办好一批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若干所幼儿师范学院。各地根据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扩大专科以上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规模。支持师范院校扩大特殊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加大特殊教育领域教育硕士培养力度。

(三)乡村教师素质提高行动。各地要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为重点,通过公费定向培养、到岗退费等多种方式,为乡村小学培养补充全科教师,为乡村初中培养补充“一专多能”教师,优先满足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教师补充需要。加大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力度。加强县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在培训乡村教师方面的作用。培训内容针对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注重新课标新教材和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培训,赋予乡村教师更多选择权,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推进乡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学习,鼓励引导师范生到乡村学校进行教育实践。“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

(四)师范生生源质量改善行动。依法保障和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师范专业。改进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将“免费师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推进地方积极开展师范生公费教育工作。积极推行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高校师范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加大入校后二次选拔力度,鼓励设立面试考核环节,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从教潜质,招收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学生就读师范专业。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设立师范类专业,招收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具有教育情怀的学生,重点培养教育硕士,适度培养教育博士。建立健全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招聘办法,畅通优秀师范毕业生就业渠道。

(五) “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启动实施教师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计划,遴选认定200门教师教育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共享。实施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引领带动中小学教师校长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研究制定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高师范生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依托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分银行”。

(六)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行动。支持建设一批由地方政府统筹,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制等部门密切配合,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职前与职后相互衔接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带动区域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分类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和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变革。发挥“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诊断,优化培训内容,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实施新一周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引领带动高层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能够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领军人才。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统筹规划,推行集中培训和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新教师入职教育模式。

(七)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行动。综合考虑区域布局、层次结构、师范生招生规模、校内教师教育资源整合、办学水平等因素,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发挥高水平、有特色教师教育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教师教育院校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实训平台建设。国家和地方有关重大项目充分考虑教师教育院校特色,在规划建设方面予以倾斜。推动高校有效整合校内资源,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依托现有资源组建实体化的教师教育学院。制定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准。以优质市县教师发展机构为引领,推动整合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室、教科所(室)、电教馆的职能和资源,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建设研训一体的市县教师发展机构,更好地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服务。高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依托优质中小学,开展师范生见习实习、教师跟岗培训和教研教改工作。

(八)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优化行动。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教师教育师资国内外访学支持力度。引导支持高校加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培养力度。高校对教师教育师资的工作量计算、业绩考核等评价与管理,应充分体现教师教育工作特点。在岗位聘用、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实行倾斜政策。推进职业学校、高等学校与大中型企业共建共享师资,允许职业学校、高等学校依法依规自主聘请兼职教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产业导师特设岗位计划。推进高校与中小学教师、企业人员双向交流。高校与中小学、高校与企业采取双向挂职、兼职等方式,建立教师教育师资共同体。实施骨干培训者队伍建设工程,开展万名专兼职教师培训者培训能力提升专项培训。组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流动站、企业导师人才库,充分发挥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高技能人才在师范生培养和在职教师常态化研修中的重要作用。

(九)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行动。建立健全教师教育本专科和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体系。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自主设置“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国家定期公布高校在教育学一级学科设立“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情况,加强教师教育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明确教育实践的目标任务,构建全方位教育实践内容体系,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相衔接,强化“三字一话”等师范生教学基本功训练。修订《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组织编写或精选推荐一批主干课教材和精品课程资源。发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开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课程和特殊教育课程资源。鼓励高校针对有从教意愿的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教师教育课程,协助参加必要的教育实践。建设公益性教师教育在线学习中心,提供教师教育核心课程资源,供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及社会人士修习。

(十)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行动。建设全国教师教育基本状态数据库,建立教师培养培训质量监测机制,发布《中国教师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启动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将认证结果作为师范类专业准入、质量评价和教师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并向社会公布。建立高校教师教育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教育专业学位认证评估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完善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聚焦中小学教师培养,逐步实现教育硕士培养与教师资格认定相衔接。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评估制度。高校教学、学科评估要考虑教师教育院校的实际,将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纳入评估体系,体现激励导向。

四、组织实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振兴教师教育作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将计划落到实处。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教师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和指导,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制部门要密切配合、主动履职尽责,共同为教师教育振兴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和政策环境。成立国家教师教育咨询专家委员会,为教师教育重大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强经费保障。要加大教师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力度,提升教师教育保障水平。根据教师教育发展以及财力状况,适时提高师范生生均拨款标准。教师培训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中央财政通过现行政策和资金渠道对教师教育加大支持力度。在相关重大教育发展项目中将教师培养培训作为资金使用的重要方向。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

(三)开展督导检查。建立教师教育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督导机制。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对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奖励,对实施不到位、敷衍塞责的,要追究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因地制宜提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办法,将本计划的要求落到实处。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

教思政〔2018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有关文件精神和“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法定要求,结合教育系统实际,现就做好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相关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深刻认识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工程,事关人民安居乐业,事关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二)准确把握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国家安全教育的领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服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谋划,尊重规律、注重实效,部门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原则,以国家安全战略需求为导向,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夯实国家安全人才基础,构建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国家安全教育保障。

(三)全面落实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目标任务。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把国家安全教育覆盖国民教育各学段,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层面,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国家安全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头脑,提升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提高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强化责任担当,筑牢国家安全防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重点工作

(一)构建完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深刻阐释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部牵头制定《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国家安全教育的目标,科学设置教育教学的整体架构和主要内容,提出各学段具体的教育内容要求,贯彻落实宪法和国家安全法的精神和原则。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指导纲要》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各学校要做好教学安排。小学生应了解国家安全基本常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中学生应掌握国家安全基础知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大学生应接受国家安全系统化学习训练,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能力。

(二)研究开发国家安全教育教材。教育部编制国家安全教材编审指南,明确各学段教材编审原则。在大学现有相关课程中丰富和充实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组织编写高校国家安全专门教材。组织修订中小学相关教材,语文、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课程要强化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土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教育,充分体现国家安全意识。开展优秀国家安全教育教材相关评选和奖励。

(三)推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依托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现有相关学科专业开展国家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教育部遴选一批有条件的高校建立国家安全教育研究专门机构,设立相关研究项目,为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和相关学科建设奠定基础。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可结合实际培育建设相关研究机构,组织开展相关研究。

(四)改进国家安全教育教学活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组织国家安全教育公开课,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手段,结合政治、德育、历史、语文等相关学科内容强化国家安全教育。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活动。规范学生成人仪式宣誓词,增加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内容。充分利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面向大中小学生的系列特色教育活动,确保总体国家安全观入脑入心。

(五)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统筹利用现有资源,鼓励支持各地遴选建设一批符合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的综合性教育实践基地、满足不同领域国家安全教育需求的专题性教育实践基地。推动相关教育实践基地改造升级,以适应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实践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地区指导教育实践基地发挥特色优势,通过讲座展览、网上展示、实践体验、书籍资料等多种形式,增强对大中小学生的吸引力和传播力,不断提高宣传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六)丰富国家安全教育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和平台载体,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建立国家安全教育案例库,分级分类开发在线课程。结合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学段特点,分别编写国家安全教育读本。充分借助社会力量,组织或参与开发体现国家安全教育要求的音乐、美术、戏剧、影视、动漫、游戏等作品,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七)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安全教育专业教师培养工作。学校在教师招聘环节要加强对国家安全知识和责任意识的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分级开展教育行政管理者专题培训。重点培育和选拔一批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名师,打造一支以专业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的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在各级教师培训计划中增加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培训内容。指导各地有效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培训。

八)建立健全国家安全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学校对内设机构进行工作考核、奖励时,要充分考虑其国家安全教育工作成绩。把教师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的表现纳入绩效考核,作为职称晋升和评优的重要参考。把学生参与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及相关课程学习情况纳入综合素质档案,作为评优评先等重要参考。研究提出评价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指标体系和方式方法,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效果评估。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统筹协调教育系统各学段国家安全教育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各项任务要求,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主体、考核指标、保障措施;要定期研究国家安全教育工作,主动向上级教育部门、本级党委汇报国家安全教育工作情况,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形成党委和政府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其他部门协作、学校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业务指导。教育部牵头成立全国国家安全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教学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等工作。组织开展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教材和中小学教材修订审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过开展典型培养、评优评先、学术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开展教育督导。教育部统筹建立国家安全教育督导评价制度,将国家安全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督导计划,并根据实际需要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各地要加强对所在行政区域内学校的督导评价,将督导评价结果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各地教育督导部门要定期开展专项督导。

(四)确保经费投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经费渠道,积极支持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积极吸纳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参与国家安全教育资源建设。

教育部

20184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  四川省审计厅

关于印送《四川省省属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履行

经济责任重点风险提示清单》的通知

 

省委教育工委,省属各高校主要负责同志: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突出对“关键少数”的管理监督,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强化对岗位风险的认识,增强守住底线、不越红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根据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工作需要和我省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实际,综合近年来开展省属高校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掌握了解的有关情况,我们对省属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在履行任期经济责任方面容易出现问题的风险点进行了全面汇总分析,形成了《四川省省属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重点风险提示清单》(附后)。现将重点风险提示清单印发你们,省委教育工委可将重点风险提示清单印送省委委托管理的各高职高专主要负责同志参照执行。省属各高校主要负责同志要结合自身实际,对照履行经济责任的风险点认真学习了解,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安排部署,主动对照检查,自觉纠正整改,严把红线底线,坚决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同时,要组织班子成员和各院系主要负责同志认真抓好重点风险提示清单的学习贯彻,进一步强化对行权用权风险预警的研判,自觉养成依法履职、规范用权的良好习惯,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有效推进教育和科研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    四川省审计厅

2018115


四川省省属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重点风险提示清单

 

为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指示要求,探索建立我省省属高校主要领导干部行权用权风险预警机制,根据《高等教育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和《四川省党政同责工作目标绩效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综合我省近几年开展省属高校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掌握了解的有关情况,在对省属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容易出现问题的风险点进行全面汇总分析基础上,制定本清单。

一、贯彻执行有关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到位,推进教育(科研)事业发展不力

1.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有关决策部署不到位,未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决策事项。

2.统筹推进学校教育(科研)事业发展不力。未制定或未有效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没有根据学生招录、学校建设、学科发展等目标任务实际完成情况,对规划不能完成事项及时进行调整。

3.未有效深化学校教学科研体制改革,落实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不到位。学校教学科研制度机制不完善或未细化,扶持新兴产业、支持“双创”等政策措施执行有偏差,促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

二、重大经济决策或决策执行不规范

4.决策规则和决策程序不健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缺失或内容不实不细,应该纳入“三重一大”决策的有关事项未按要求纳入,或纳入决策的标准不统一、决策程序不具体。

5.决策规则执行不严格。未严格遵守“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存在以个人或少数人决策代替集体决策,甚至越权决策的问题;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和党政联席会的决策职能不清。

6.违反政策法规决策。依法履职、规范行权的意识不强,在土地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政府采购招标、联合办学、大笔经费开支等重大事项决策中,违反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决策,或决策程序、决策内容不规范,甚至搞随意变通、明知故犯。

7.决策依据不充分。对实际情况掌握不够、对关键问题把握不准、对现行政策法规理解有偏差,在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缺少科学论证的情况下,盲目主观决策,造成工作失误或国有资产严重损失和浪费。

8.举借债务不规范。违法违规举借政府性债务,违法违规提供担保承诺,不量力而行过度负债,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不规范,未按时筹集还本付息资金导致债务违约。

三、在财政财务收支及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违规违法问题

9.未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及住房建设相关政策法规。不按规定程序变更土地用途,擅自将教育用地变相用于商住项目开发;虚假申报工程建设项目;违规建设经济适用房。

10.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问题突出。将依法必须进行公开招标的建设项目化整为零,自行组织校内招标,或以招商代替招标,甚至直接指定承包单位,擅自违规确定工程建设单位;未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基本审批程序,未批先建,或擅自变更建设内容;对工程造价缺乏有效控制,存在大量超预算和超概算的问题;违规实施BTBOTPPP项目或给予投资人超高回报率;工程建设项目合同中存在明显损害学校利益的条款,超进度或超审定造价支付工程款项。

11.政府采购管理问题突出。将学校设施设备、教材、床上用品、军训服装等大宗物资采购和维修维护、食堂托管等必须公开招标事项,化整为零规避招标;在不具备自行招标条件的情况下,自行组织招标,并未按规定确定评标人,或评标人员不具备评标资格。

12.奖助学金计提与发放不规范。未按规定标准计提奖助学金,资助资金发放政策执行有偏差,存在资助对象甄别不准或资助资金被挪用、套取等问题。

13.超标准发放绩效工资。在核定绩效工资外发放奖金、工资、补贴;将部分核定绩效工资内的人员费用转移到成立的企业或下属单位发放。

14.预决算管理和经费开支不规范。预决算编制不完整,决算不真实,未按规定将所有收支纳入财政预决算管理;预算调整不规范,超预算或无预算列支财政资金;存在以拨作支、虚列支出,以及脱离财政监管等问题。

15.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违规购置或处置国有资产;对外投资论证不充分,国有资产存在流失风险;经营性资产出租、出借未按程序报批,收益应上缴未上缴财政。

16.资产经营公司运营管理不规范。未将经营性资产划转到资产经营公司,未实行经营性资产独立核算。

四、未按规定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或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

17.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备。未建立完善重大项目监管及重大资金支出审批权限、部分教育事业收入开支范围和标准等方面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所属经营性企业在职能职责、目标任务、重大事项决策权限,以及风险防控与监管等方面的制度不健全。

18.内部管理混乱。存在私存私放公款、违规出借资金或出借资金逾期未收回,以及违规为单位、个人投融资进行担保和违规向职工集资等问题。

19.对下属单位管理不到位。未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或内部审计监督不严格,财务审核把关不严,下属单位存在虚假发票报销入帐、坐支收入、虚列支出等问题,内部管理存在漏洞,留有权力寻租空间。

20.机构编制管理不规范。存在违规设置机构、超编或违规进人、超职数配备干部、“吃空饷”等问题。

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到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要求不力

21.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到位。疏于对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其他领导干部的管理,未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有关要求,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不够;对学校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缺乏针对性,纪律执行不严,落实从严要求不够,对存在的问题缺少有效的应对措施。

22.未严格落实廉洁从政有关纪律要求。存在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规发放奖金、工资、补贴,违规兼职取酬,“三公经费”管理不严,违规报销费用和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甚至存在私分国有资产、贪污受贿等严重违法行为。

23.对巡视反馈和以往年度审计发现的问题重视不够,整改落实不到位。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办公室

2018115日印发

 


●学习参考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为根本遵循

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四川日报》社论

 

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主题,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既是一次学习会,也是一次动员会,以此为开端,在全省来一场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心聚力,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重整行装再出发,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迈进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展现新作为,需要进一步武装头脑、开阔视野、明确方向、凝聚力量。对我省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掌握核心要义、重大原则、普遍原理,还必须联系四川实际,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在各项工作中狠抓落实。当前,四川发展已经站上新的起点,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在坚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理清思路、完善举措,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党的十九大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方向,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破浪前行立起了新航标。党的十九大最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就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写入了《党章》,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中国之问”,深刻回答了中华民族如何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时代之问”,深刻回答了怎样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人民之问”,深刻回答了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这一“执政之问”,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纲领、旗帜和灵魂。必须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方方面面、各个领域,是由不同篇章组成的一个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视野、深刻洞察和战略远见,针对四川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总体要求、第一要务、根本动力、开放格局、重中之重、价值取向、生态重任、法治保障、政治保证,形成了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和科学体系,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四川“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和明确的实践要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治蜀兴川最明确、全面、精准的定位,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改革发展量身定做的“定盘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川篇”,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治蜀兴川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摆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前一项最紧迫、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的丰富内涵,并以此为根本遵循,坚定用以统领四川各项工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来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宏大理论体系,根植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四川的生动实践,聚焦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时代课题,为治蜀兴川标注了时代方位、提出了总体要求、作出了战略谋划、指明了方向路径、描绘了美好蓝图,既是做好四川工作的根本指针,也为我们提出了实践课题。总书记出了题,我们就要答好卷。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永不止步的新探索新实践,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联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化省情认识,深入研究思考“如何把握新时代四川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如何推进四川高质量发展”“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如何抓好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如何打好‘三大攻坚战’”“如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等事关治蜀兴川全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通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在大学习中深化认识,在大讨论中汇聚众智,在大调研中谋求良策,推动四川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全省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自觉,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武装头脑、推动实践、指导工作,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四川力量。

(来源:《四川日报》20180415 01版)

 


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重大举措

《四川日报》评论员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这是当前一项管总的紧迫的政治任务,对于站上新起点的四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再出发,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葆有忧患意识、问题意识,始终做到把握潮流、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在长期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40年前,正是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拉开了思想大解放的序幕,为我国迈向改革开放新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越到重要关头、关键时刻,越需要来一次思想发动,通过学习、讨论和调研,进一步总结经验、找准问题、理清思路、完善举措,为乘势一跃、书写新篇注入强劲动力。

当前,四川正处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成绩有目共睹,问题也不容回避,尤需来一场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为改革添力,为发展加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针对四川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广大党员干部迫切需要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联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四川篇”的丰富内涵加以学习领悟、准确把握,并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因此,在全省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重整行装再出发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具体行动,更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省情认识,把握四川发展阶段性特征,丰富完善治蜀兴川战略决策和措施办法的必要举措。

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必须做到环环相扣、相互衔接,往“深”里学、往“实”里做。要将活动开展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结合起来,与破除“盆地意识”、理清发展思路、找到务实对策结合起来,确保活动具有现实性、针对性、有效性。活动中要坚持领导带头,解放思想,方法科学,以“大学习”深化认识,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的精神实质与深刻内涵;以“大讨论”集思广益,敢于直面问题,激荡思想火花,凝聚发展共识;以“大调研”把脉问诊,多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多到情况复杂、意见集中的地方去,多到自然条件差、工作基础弱的地方去,全面掌握情况,拿到第一手材料,加强综合研究,形成正确结论。活动中要大力弘扬优良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防止为学习而学习、为讨论而讨论、为调研而调研,决不能把学习、讨论、调研搞成“一阵风”。无论是学习讨论还是调查研究,最终都要体现到发展实绩、工作成效上来。对此,我们务必将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起来,与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是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夯基蓄势的重大举措。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立即行动起来,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抓好这项工作,以学习、讨论、调研的成果推进工作开展,以改革发展的成绩检验活动的成效,为四川发展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四川日报》20180416 01版)


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

一论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丰富内涵

《四川日报》评论员

 

辨方位而正则。准确把握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决定发展成功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全局提出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战略定位,这是对四川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精准把脉,是四川迈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开启新征程的逻辑起点,是谋划推进治蜀兴川事业的根本出发点。

把握历史方位必须明晰战略地位,四川“全国有分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川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去年经济总量达到3.698万亿元、居全国第6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369.2亿元、居全国第3位,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与核心腹地,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稳藏必先安康”的战略要地,是全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生态大省。

把握历史方位必须找准内在动因,四川“发展有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四川发展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积累,四川已经形成了较大的体量规模和较广的经济纵深,培育形成了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大转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8%,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为四川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握历史方位必须研判机遇条件,四川“未来有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川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也很大。“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三大国家发展战略四川三占其二,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建设惠及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天府新区、天府国际机场等国家战略布局在四川交汇叠加,军民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藏区彝区加快发展、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将让四川获得更大支持,四川面临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

把握历史方位必须洞悉矛盾变化,四川“现实有挑战”。四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最突出的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四川,发展不平衡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主要是经济总量靠前但人均水平靠后、科教资源丰富但创新能力不强、市场主体不少但经济活力不够、民生投入加大但有效供给不足。这些既是短板、也是潜力,是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努力方向和着力重点。准确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要既看到成绩、也看到差距,既坚定信心、也保持危机感紧迫感,既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也不听天由命、无所作为。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跳出盆地看四川、解放思想谋发展,在全国大局和时代大势中准确定位,在把握机遇和迎接挑战中奋发有为,深入研究、系统谋划,大处着眼、实处着手,坚定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来源:《四川日报》20180417 01版)


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要求

——二论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丰富内涵

《四川日报》评论员

 

纲领是引领方向、凝聚力量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这是总书记对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总体擘画,是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要求,是我们做好四川一切工作的总纲领。

把握总体要求必须高举旗帜、维护核心,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破浪前进立起了新航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纲领、旗帜和灵魂。在新的起点谋划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定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把握总体要求必须自觉用以统领治蜀兴川全局,在研究谋划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中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理清思路、完善举措。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要求,既是方向指引又是行动指南,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折不扣落实到四川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践中。四川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必须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的各项工作部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重整行装再出发,深入研究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四川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化对省情实际和阶段性特征的认识,丰富完善治蜀兴川总体布局。坚定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围绕转型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围绕创新发展转换发展动能,围绕跨越发展提升质量规模。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全域思维和全局视野谋划新形势下四川全面开发开放问题,走出一条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路子。切实抓好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做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五篇文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决打好精准脱贫、防范化解风险、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迈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关口。坚定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彻底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把握总体要求必须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幸福从来都是奋斗出来的。当前,四川正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迈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开启新征程,要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和务实作风,凝聚一切智慧和力量团结奋斗,集中全部心思和精力干事创业,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四川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保、精神文化、社会治理和党的建设等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来源:《四川日报》20180418 01版)


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第一要务

——三论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丰富内涵

《四川日报》评论员

 

发展才是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时代特征和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总体要求,指明了抓好新时代治蜀兴川第一要务的重要路径、着力重点,为四川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立足省情实际看第一要务,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全国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发展的中国奇迹,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四川与全国一样,纵向看发展进步明显,但横向比尤其是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然是四川的最大省情,发展不足仍然是四川最突出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理清发展思路,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坚定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抓住矛盾变化看第一要务,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四川的具体体现,找准主攻方向,以针对性措施解决突出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四川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既面临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挑战,也存在人均水平靠后、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活力不够、有效供给不足的短板。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着眼推动四川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能、提升质量规模,切实解决好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要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城乡统筹、区域协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各区域共同繁荣发展、同步全面小康。

把握重要关节看第一要务,必须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统筹处理好传统与现代、质量与速度等辩证关系。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夯实实体经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高端现代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支撑四川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将支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由要素驱动为主转变为创新驱动为主,掌握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同时要认识到,高质量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保持合理的稳定的增长上。既不能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也决不是不要速度,更不能出现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如果我们不能保持一个高于全国和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转型发展就没有空间,与全国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就无从谈起。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要我们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治蜀兴川的第一要务,扭住目标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推动四川由经济大省加快向经济强省跨越,不断书写新时代四川发展新篇章。

(来源:《四川日报》20180419 01版)


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根本动力

 ——四论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丰富内涵

《四川日报》评论员

 

改革是动力之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站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作为西部重要大省的四川,如何决胜全面小康?如何再上新台阶?回答这些问题,找准根本动力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视野、深刻洞察和战略远见,针对四川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阐明了四川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的战略重点,明确了四川开启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新篇的动力支撑,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根本指针。

要不断增强“改革”这个“动力源”。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四川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策源地之一,从不缺乏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破解前进中的难题,必须不断增强改革动力。路径在于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农业农村、国资国企、行政审批、商事制度等方面改革,统筹推进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当年“摸着石头过河”不同,这一轮改革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定型,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动力。

要持续用好“创新”这个“催化剂”。高质量发展阶段,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已由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转向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提升带来的“乘数效应”。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正在引发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大变革,谁能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四川是西部科教大省、人才大省,承担着中央赋予的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多项重大任务,具有创新创造的巨大潜力和强大支撑。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通成果转化通道,着力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要紧紧抓牢“落实”这个“方法论”。改革创新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落实在行动上。务必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努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选择已经具备条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项目抓紧实施,力求实现更大突破,充分释放社会活力,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军民融合发展是四川的一大优势,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精心组织好国家改革试点任务,加快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做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蹚出一条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子。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培植、壮大、做强改革创新这个重要“引擎”,破除一切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必将形成新时代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生动局面。

(来源:《四川日报》20180420 01版)


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开放格局    

——五论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丰富内涵

《四川日报》评论员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从“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前列”到“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的嘱托与厚望,明确了四川服务国家开放战略的方向和定位,极大拓展了新形势下四川开辟发展新空间的格局和视野。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全方位扩大开放,不断开创开放发展的新局面。

站位决定格局,理念影响格局。从世界范围看,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世界已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各地区间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是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全国大势看,“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全国对外开放正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走出去”并重转变,从东部沿海开放为主向全方位扩大开放转变。“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把四川这样的西部地区、内陆地区推向了开放前沿。这正是四川扩大开放面临的重大机遇,如果抓不住这个机遇,我们就会在新一轮开发开放大潮中落伍掉队。因此,必须切实增强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盆地意识,以全域思维和全局视野,研究谋划新形势下四川全面开发开放问题,走出一条内陆地区扩大开放的新路子。

格局决定视野,视野导引方向。以新视野拓展开发开放新空间,须找准主攻点和突破口。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全力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特别要注意的是,四川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南向开放空间潜力很大,要积极对接南亚、东南亚这个大市场,将南向开放作为一个重点来研究和推进。四川也是我国重要经济腹地,要切实深化与周边地区合作,抓住用好东西部地区扶贫协作的重要机遇,积极推进跨区域经济合作,通过共建产业园区、飞地园区、招才引智等,把先进地区的理念、资金、技术、人才特别是体制机制等引进来,为四川扩大开放不断注入新的动能。

以新视野拓展开发开放新空间,须做大做强做优开放平台,营造有利于开发开放的良好环境。当前,尤其要抓住用好西博会、科博会等国家级展会,建好自贸试验区、天府新区布局的中德、中法、中韩、中意、中欧、新川等一批国别园区,让这些开放平台发挥最大作用。要抓好天府新区建设,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要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加快构建内畅外联、通江达海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以“软环境”造就“硬支撑”,不断提高四川开放型经济水平。

开放也是改革。一方面,改革为开放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开放又会倒逼改革。我们一定要树立开放意识,抢抓开放机遇,拓宽开放视野,拓展开放格局,切实发挥好四川在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中的“领头羊”作用,为四川未来发展增添更加强劲的动力。

(来源:《四川日报》20180423 01版)


新时代治蜀兴川的重中之重

——六论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丰富内涵

《四川日报》评论员

 

农,天下之大业也。无论是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还是明确“四川是‘天府之国’,要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生活富裕,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无论是希望“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还是宣示“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对四川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既出了题,又支了招。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些重要论述,阐述了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四川抓好“三农”工作、补齐发展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指引,是新时代治蜀兴川的重中之重。

抓住重中之重,就要从思想理念、工作摆位上充分体现“三农”工作的分量之重、任务之重。夯实农业这个基础,历来是固本安民之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着眼破解“三农”难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分析,我们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其中最大的发展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就是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具体到四川,乡村地域广、面积大、人口多、产业弱,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大而不强的特征更为明显,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面临着更为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对此,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三农”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拿出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切实把四川农业大省的这块金字招牌擦亮。

做好重中之重的“三农”工作,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总抓手。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我们要按照党中央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着力做好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五篇文章”,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努力实现四川农村产业的大升级、生态环境的大保护、农耕文明的大发扬、农村社会的大进步、农民生活的大改善。

“三农”工作与全面小康密切相连。对四川而言,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农村贫困人口,关键在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我们要把彝区藏区脱贫攻坚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举全省之力将脱贫攻坚之战进行到底。必须认识到,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这是我们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最大的发展机遇。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也是开拓发展空间的硬仗,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对此,必须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突出重点,坚持标准,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以“绣花”功夫啃硬骨头、打歼灭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质量。我们要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走好乡村振兴道路,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切实担负起为广大农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奋力书写四川“三农”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四川日报》20180424 01版)

 

 

上一篇:关于第十周组织生活安排的通知

下一篇:2018年宣传思想工作要点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