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网 https://www.sohu.com/a/574039972_121449726)
搜狐网8月4日电(通讯员 邵梦迪)
为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澳门最新网站游戏“环愿·环境清道夫—‘碳路人’联盟”于7月15日至8月3日开展了持续十余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足迹遍及全国13个省、21个城市中的城镇、农村地区,以“碳足迹、碳减排、碳汇”为研究主题,深入调研,综合分析,拟合模型,提出建议,用青春之行响应国家的号召,为环境建设贡献力量。
双线并行,调研碳排情况
为了解居民平时生活消费的碳排放情况,团队围绕居民的衣、食、住、行及个人属性方面展开了本次调研。问卷调研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线上调研使得此次调研涉及人群更加的广泛、调研数据更具代表性;线下发放纸质问卷克服了部分老人对智能手机使用不够熟练、调研对象填写问卷不够认真等问题,保证了调研结果的真实性。
“我在这个小区住了18年。眼见着小区变化日新月异,尤其这几年,变化特别大:环境越来越干净,道路越来越整洁。我们虽然不了解双碳政策是什么,但我想,这些变化与国家政策一定密切相关,我们是越来越幸福喽!”张叔叔说道。因社区居民大多对“双碳”政策了解较少,团队成员线下调研的同时向居民科普“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环保知识,提倡居民要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团队成员希望通过鼓励居民们低碳生活的方式,以微薄之力,为祖国绿色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实验测定,评估碳汇能力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碳汇”随之而生,碳汇是指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进而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土壤作为重要的碳汇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提高土壤的碳汇能力,是推行“双碳”政策,落实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项重要举措。
实践团队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选取若干个低碳示范社区及高碳排放社区,采集社区周围不同类型的土壤,通过实验测定有机碳总量TOC(有机碳总量TOC的多少可以用来表示土壤中的碳储量),对比低碳示范社区和高碳排放社区的实验数据,进而评估两种不同类型社区的土壤碳汇能力,为高碳排放社区提高土地碳汇能力、改善社区环境提供理论参考。
统计分析,践行“双碳”目标
调研碳排放情况之后,团队成员对收集到的1000余份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个人收入与碳排放量成正比关系,且在碳排放产生的众多因素中,社区居民主要在日常交通、天然气、空调暖气使用等方面产生碳排放。同时团队成员聚合分析东、西、中部地区的不同社会消费结构,从微观视角,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卫生、绿化率、公共设施等情况,从完善垃圾回收处理方式、公共场地卫生、植被种植等方面入手,为社区的低碳改造之路提供可靠的指导性意见。
土壤有机碳总量TOC测定之后,团队成员将高碳排放社区和低碳示范社区的实验数据分类整理,并进行对比。此外,团队成员通过进一步实地走访考察社区内部的碳排乱象及低碳良好措施,从社区生活污水排放处理、天然气使用、社区管理规范等方面形成意见反馈给社区管理人员,为社区提高土地碳汇能力、改善社区环境提供理论参考。
本次社会实践旨在探索影响碳排放量的因素,结合土壤碳汇潜力评估,为“碳排、碳汇”两手抓提供指导性建议。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持续推进,环愿·环境清道夫—‘碳路人’联盟还将继续行动,并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迎难而上,让“低碳节能,绿色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掀起一股节能减排新浪潮。